全国首台输液医废分拣机器人亮相上海医院护士每天弯腰900次的问题得到缓解!

发布时间 : 2025-04-09 作者: 企业新闻

  在医疗服务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已逐步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方式。最近,上海市同仁医院引入了一款名为“输液医废分拣机器人”的新型设备,成为全国首家在输液室部署相关自动化处理设备的医院。它的亮相,不仅提升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还减少了不必要的劳动强度和职业接触风险。

  这款“白白胖胖”的机器人自上岗以来,迅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护士们每天需处理的输液废弃物量庞大,尤其是在高峰时段,单日接待病人超过300人,每位病人至少要换掉两袋输液。针对传统的繁琐操作的过程,护士必须对输液管道剪切、针头拔除、分类投放等进行逐一处理,过程不仅耗时,还需要重复弯腰约900次,无疑给身体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周丽金护士长坦言,护士们的工作十分辛苦,除了繁重的手工操作外,刺伤隐患也是她们时刻面临的职业风险。开展这一自动化操作,正是为帮助护士们提升工作效率,减轻身体负担。“大白”只需插电,便可快速入驻,利用智能化技术,将整个输液废物回收处理流程完全自动化,避免了高强度的重复性操作。

  根据同仁医院的介绍,这款机器人使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高效识别、分拆、分类。处理完一袋输液废物的时间,从原来的30秒缩短到仅需3秒,节约上班时间超过2小时,让护士有了更多的时间关注病人。

  在技术参数上,机器人以其紧凑的体积与强大的解决能力脱颖而出。除了有效清理输液室中的医疗废物外,该机器人还具备安全锁和自动报警等多项安全措施,确保医废管理更有保障。它不仅适合用于输液室,也将在其他需要处理生物医废的场所展开应用。

  然而,“大白”的出现并不是为了取代护士,而是为了加强人机之间的协作。朱滨董事长强调,传统医疗服务将受到机器人的辅助提升,而不是消失。正如同仁医院副院长盛慧明 дополнилаé,未来引入机器人进行核酸检验测试、CT阅片等工作将更具可操作性,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有助于提高全国医疗服务的效率及质量。

  从长远来看,这种智能化的发展的新趋势将继续深入。通过大数据与深度学习的结合,机器人能够在未来更好地分析、处理各类医疗数据。从而为医疗行业提供更准确高效的支持,减轻医务人员的负担,确保患者的就医体验得到非常明显提升。

  随着医疗的智能化进程加速,如何将人机协作的模式发挥到极致将是未来医疗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护士们的辛苦付出与医疗设施的创新结合,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就医条件,也为社会对医护行业的关注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期待更多的 AI 技术在医疗领域中为我们大家带来无尽的可能。